攝護腺疾患
攝護腺肥大:症狀、分級與治療全解析
什麼是攝護腺肥大?
攝護腺肥大(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, BPH)是男性隨著年齡增長常見的健康問題,尤其在50歲以上男性中更為普遍。攝護腺位於膀胱下方,環繞尿道,當攝護腺體積變大時,可能壓迫尿道,導致一系列泌尿系統不適。雖然攝護腺肥大本身並非癌症,但若不妥善處理,可能引發膀胱功能退化或泌尿道感染等併發症。
攝護腺肥大的常見症狀
攝護腺肥大會影響男性的排尿功能,常見症狀包括:
1.頻尿:
患者需要更頻繁地排尿,尤其是夜間(夜尿),影響睡眠品質。
2.排尿困難:
尿流變弱、不連續或中斷,需用力才能開始或停止排尿。  
3.尿急:
突然感到強烈的排尿需求,難以控制。 
4.尿不乾淨(尿液滴漏):
排尿後仍有少量尿液滴出,影響生活品質。
5.尿滯留:
嚴重時無法正常排尿,需緊急使用導尿管。
6.泌尿道感染::
尿液滯留可能引發感染,甚至在免疫功能較弱(如糖尿病患者)的情況下,進一步導致攝護腺膿瘍等嚴重併發症。
若男性出現上述症狀,特別是頻尿、夜尿或排尿困難,應盡早諮詢專業醫師,進行檢查以確定是否為攝護腺肥大。
攝護腺肥大的分級
醫師通常使用**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(IPSS)**來評估症狀嚴重程度,分為以下三級:
• 輕度(0-7分):
症狀輕微,可能僅有輕微頻尿或尿流變弱,對生活影響不大。
• 中度(8-19分):
症狀明顯,如夜尿多次、排尿困難加重,影響日常生活。  
• 重度(20-35分):
症狀嚴重,可能出現尿滯留或尿不乾淨,需積極治療以避免併發症。  
此外,醫師會結合病史詢問、肛門指診(DRE)、超音波及尿流速檢查來綜合評估病情。
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發炎的關係
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發炎(Prostatitis)是兩種不同的疾病,但可能同時存在或互為影響:
• 攝護腺發炎:
多見於年輕男性(如35歲以下),常由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,症狀包括骨盆疼痛、排尿疼痛或頻尿,與肥大無直接關係。
• 相互影響:
攝護腺肥大造成的尿滯留可能增加感染風險,進而誘發攝護腺發炎;反過來,慢性攝護腺發炎也可能加重排尿困難。  
• 鑑別診斷:
35歲以下男性若出現泌尿道症狀,通常與感染或發炎相關,而非肥大,建議諮詢醫師以明確原因。  
攝護腺肥大的治療方式
治療方案依據症狀分級與患者狀況而定,主要分為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:
1.藥物治療:
  • α-阻斷劑:放鬆攝護腺與膀胱頸肌肉,改善尿流。
  • 5α-還原酶抑制劑:縮小攝護腺體積,同時改善男性更年期相關的雄性禿髮問題。
  • 低劑量PDE5抑制劑:改善下泌尿道症狀與性功能障礙,對糖尿病患者尤有幫助。
  • 許多患者擔心「是否需終身服藥?」答案因人而異,藥物可有效控制症狀並防止膀胱功能惡化。
2.手術治療:
  • 當藥物效果有限或出現嚴重併發症時,可考慮經尿道攝護腺切除術(TURP)或雷射手術。
  • 術後可能仍有殘餘症狀,部分患者仍需藥物輔助。
攝護腺治療是一門藝術,醫師會根據攝護腺大小、形狀、鈣化程度及癌化風險,量身訂製治療計畫。
為什麼要及早治療?
攝護腺肥大若長期未治療,可能導致膀胱功能不可逆退化,甚至引發腎功能損害。及早診斷與治療不僅能緩解頻尿、排尿困難等不適,還能提升生活品質。
如何預防與應對?
  • 定期健康檢查,特別是50歲以上男性。
  • 避免憋尿,保持良好飲水習慣。
  • 若出現夜尿、尿不乾淨或頻尿等症狀,立即尋求專業醫師評估。
本網站依據(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)規定: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其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。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,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(域)直接點閱者,不在此限。
瀏覽人數:4193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