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功能障礙
近五十年來男性精蟲數目減半!!??人類要滅亡了嗎??
2023-12-18
事實上,在1992年Carlsen等人就曾經提出過去50年來精液質量下降的論點,在當時受到了廣泛的批判以及審視。這樣的文章造成的社會衝擊不容小覷,一則是重金屬相關或是菸草供應商的壓力,一則是傳統對於不孕症的”過錯”加諸於女性身上的陳舊思想再次受到挑戰。然而,在重新審查資料本身正確性後,最終結論卻沒有受到改變。
在2017年Levine等人進行了一項迄今規模最大,方法最嚴謹的系統性統合分析回顧研究,分析了自1973到2011年,超過4萬名已開發國家(北美、歐洲、澳洲)男性的精蟲濃度以及總量。研究結果顯示,這段期間無論是濃度或是總量皆有50~60%左右的下降。研究本身使用各種進階分析試圖排除干擾因子,然而最終結果仍顯示持續的下降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樣的下降趨勢在1996年後仍沒有趨於平穩。這樣的趨勢也發生在亞洲,根據Huang等人在2017發表的數據,中國一所大型精子銀行在2001至2015年間的精子濃度下降了31%。
以此趨勢,男性的精蟲數會不會總一天下降到零呢?說實話無法全盤否認,但可以從幾個觀點來思考。一個物種的演化往往需要數千甚至數萬年以上的時間,其中造成可以遺傳給後代的突變稱為”生殖系突變(Germline mutation)”,而後天因素(如環境、賀爾蒙、輻射)造成的差異稱為體細胞變異(Somatic mutation),是不會留到子孫的。若精蟲數量減少是累積的遺傳變異,那人類應該早已滅絕。於是較合理的解釋便為後天環境造成的因素,隨著年代推進,越來越多不利於精子品質的因素存在於男性的一生中。

精子的產生以及品質維持是一個精細且脆弱的過程,故精子稀少症的成因非常多元,已知包含:性腺功能低下、外源性雄性賀爾蒙、長時間騎自行車、藥物、酒精、抽菸、精索靜脈曲張、腮腺炎病毒、攝護腺炎,或是性病的感染。然而近十年來針對環境中的賀爾蒙以及汙染物造成的影響也被提出。近十年來,肥胖也被廣被認知為重要的因素。在2020年Albert Salas-Huetos發表了一篇統合分析,發現肥胖確實與精液品質下降相關,且有較高之雌性賀爾蒙濃度,顯示肥胖對於整體內分泌的影響在生殖方面也是息息相關。而高溫造成的精蟲數量及品質下降在過去的文獻中也被廣泛提出,一般來說,陰囊的溫度略低於核心體溫2~4度,最有利於精子的製造。
大眾最關心的手機電磁波是否會影響精蟲品質這個問題,在2014年Liu等人針對此議題做了一項統合回顧分析。分析結果顯示,在針對人體的大部分研究上,精液品質並無顯著差異。在體外實驗以及老鼠實驗中,部分研究發現電磁波造成精子活動力的下降,然而研究品質的可信度仍須評估。

總體來說,環境中造成精子品質下降的因素逐年增多,且並無趨緩。以目前的文獻證據來說,幾十年內群體精蟲數目下降到WHO精子稀少症標準以下是有可能發生的,但降到零或許較悲觀。至於手機放在口袋裡會不會因為熱或是電磁波造成影響,電磁波的部分目前並無足夠證據證明對人體造成影響;而熱的部分,一般手機在待機狀態的溫度不至於過高,產生的熱能有限,穿著寬鬆的褲子或許還能有比較明顯的改善。
本網站依據(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)規定: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其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。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,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(域)直接點閱者,不在此限。
瀏覽人數:296470